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献集成,包括了中国古代从上古时期到明代为止几乎全部的经、史、子、集著作。下文将简要介绍四库全书纂修的时间及相关内容。
一、纂修时间 ★四库全书的纂修时间长达27年,从1772年开始至1799年结束。此番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正式版四库全书是由乾隆皇帝颁布字号,印制于1773年的,而整个项目正式封印的时间则为1813年,所持续的时间相当漫长。
二、纂修背景 ★明嘉靖时期由于一系列政治、社会等原因的混乱,致使当时大量文献出现分散、流失等问题。这些珍贵的文献如同珠子散落于角落里,因此明末清初的几位学者就开始努力集合和整理这些文献。而在康熙时期,为了恢复古代的传统儒家文化,塑造国家的正统性,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以收集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珍贵的文献。
三、纂修流程 ★对于整个四库全书的编纂,乾隆皇帝相当重视。他特别成立了一个由两位阁老担任总裁、九位学士为成员的四库馆,负责纂修同时也兼有刊印四库全书的任务。整个编纂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收集资料,仔细审核纠正和编排印刷等。
四、纂修的规模 ★编辑四库全书的工作量非常大,包括了从汉代至明朝时期间所有可信资料、文献资料等。但最终被收录的却只是古代各类文献的精华部分。根据记载,此次纂修的文献资料达到了3600种以上,其中包含经、史、子、集四类共4227部,200多万卷,并收集了两汉至明朝的百余家、几百万篇文章。规模之庞大,是前所未有的。
五、特点及贡献 ★四库全书虽然收录的文献相当广泛,但是编纂者在制定测定标准时也有所限制,因此对于欧洲基督教和新学等内容则基本上排除在外。而四库全书编撰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与治国思想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历史中最重要的编纂成果之一,它不仅简明扼要地记录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演变,还确立了中国古代学问的精神基础,并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等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整个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四库全书被维持为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六、纂修难点 ★四库全书的纂修坚持了尊重历史悠久传统的文献观,尽量避免修辞冗长、言词晦涩、充斥错误等问题。当时的编纂者在收集到大量资料后,不遗余力地整理校对,并且不断征求专家意见。如此才能保证四库全书发行后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七、四库全书的价值 ★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遗产之一,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方面的大致情况,再次证明了中国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卓越地位。同时,四库全书也为研究明清史料以及中国文化史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档案。
八、珍藏版本 ★因为四库全书影响广泛,许多版本的四库全书流传至今。其中蒙古文版的四库全书是保存至今的珍贵版本之一,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间,四库总裁曹全碧回部结实亲自带队,用10年时间将中国四库书著作的全部汉文及文言文译成蒙古文所留下的版本。
九、封存历史 ★在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四库全书纂修工作中,曾经出现过一些争议和错误。如1728年,四库官员曾经以番语本书为正式四库全书,但纠错后仍未被采用。因此,在整个编纂过程实现中,曾发生过多次加入与撤回、改版与再版等情况。而这些版与版之间微小的差别也成为了我们今天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
十、光辉的历史遗产 ★虽然四库全书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历史事件,但是它仍然显得格外璀璨,影响力与价值不容置疑。四库全书不断地引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演变及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学术时代。今天,我们无论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化,还是欣赏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学,都需要对这部集成经典有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 四库全书虽然是一个已经属于过去的文献珍品,但它永远不会因为其价值减少而远离我们的视野。
结尾-珍爱文化遗产 ★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身处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珍爱我国优秀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