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目前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娄底新能量方面的知识都特别想要了解,现在老王就在互联网上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关于推动娄底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
蓝天白云下的娄底中心城区。吴永华摄
发展提速,经济跃上“新”台阶。
10年来,娄底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25.76亿元,是2012年的1.85倍,年均增长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即将跨上5万元台阶,是2012年的1.84倍。全市一般公共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由88.59亿元、51.83亿元增加到161.34亿元、90.77亿元,年均增长6.9%、6.4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7%、8.5%、10.8%,均高于全省增幅。2017年来,获得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事项92项,获评省重点项目建设优秀市州(先进集体)3次,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明显市州2次,经济实力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2011年5月6日的娄星广场及周边。刘新山摄
2022年8月22日的娄星广场及周边。刘新山摄
改革开放,蓄能迸发“新”活力。
娄底牢牢把握“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助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十八大以来,部署落实1300多项重点改革任务,实施上市企业数量与融资规模、国有资本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市场主体与规上企业、创新平台与研发经费投入四个“双倍增”。锚定营商环境优秀城市建设,开展13个重点领域专项攻坚和“政策超市”等七大平台建设。“互联网 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油溪桥村“两山转化”“屋场会”等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多项改革成果获得国省表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驻娄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改革全面完成。加速融入强省会战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娄底打造长株潭都市圈拓展区、辐射区、先进制造业配套区、现代物流服务区。娄底海关开关运行,娄底万宝公用型保税仓挂牌运营,设立娄底市政府驻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务联络处和高桥▪娄底馆,“湘博会”被授牌湖南省AAA级品牌展会。缔结国际友好城市5个。连续举办四届娄商大会,累计签约娄商返娄项目202个,总投资880.64亿元。引进“三类500强”企业59家,获批外贸综合服务中心4家,外贸实绩企业达197家,内联引资、直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8.5%、24.0%、6.8%。
娄底中部地区“材料谷”核心区。廖永华摄
奋力转型,创新驱动“新”发展。
娄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21年,全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1.79%,年均增长11.54%,高新技术企业达288家,年均增长21.48%,拥有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在内的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2个,省级以上“小巨人”企业105家,其中国家级11家。出台人才新政“36”条,聚力建设全省人才副中心城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4.9:55.1:30.0调整为11.2:39.6:49.2。钢铁新材产值突破千亿,拥有百亿级企业3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27.5%,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重由35.3%提升至75.2%。2021年,市委、市政府将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作为娄底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具体行动,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名城,已集聚湖南涟钢、VAMA、浙湘新材、宏旺、金磁、正威等一大批龙头及配套企业,近300万吨硅钢产能基本形成。先后获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资源型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娄底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娄底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被列入科技部专家现场考察名单。
2011年娄底二大桥区域。刘新山摄
2022年的娄底二大桥区域。刘新山摄
提质扩容,城市秀出“新”面貌。
娄底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提升城市建设精细化水平。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9.23%提高到2021年的47.76%,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4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沪昆高铁、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娄怀、二广、华常、长韶娄相继建成通车,桥头河通用机场、新新高速、醴娄高速动工建设,春田机场、呼南高铁益娄段、涟水复航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交通枢纽城市初具规模。娄底大道基本建成通车,娄涟双冷新城镇带加速融合。吉星大桥、富冲大桥、秋浦大桥等桥梁先后建成通车;娄星南路、早元街、新科街、甘桂北路、环保街等“断头路”被打通,建成了让百姓称赞的“民心路”。市第一、第二污水厂完成扩建改造,市第三自来水厂建成运营,完成市本级黑臭水体整治7处。中心城区“两河四岸”城市“彩带”建设加速推进。2018年来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5个49667户,近五年开工棚户区改造60432套,竣工率达93.24%。
心系群众,民生暖出“新”温度。
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54.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1.92万户6.85万人的易地搬迁任务,连续4年全省考核排名第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乡村振兴15条”,部署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水、电、路、4G网络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7所“芙蓉学校”投入使用,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县级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全覆盖。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十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0.01万人,最低工资标准从870元/月提高至1550元/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和10.6%,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71∶1缩小到2.22:1。
群众在娄星广场欣赏广场舞。吴永华摄
振兴乡村,三农谱出“新”乐章。
白鹭翩翩的新化龙湾湿地公园。廖永华摄
聚力攻坚,生态绘出“新”画卷。
始终牢记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多措并举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以法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2018年娄底首部地方性法规《娄底市孙水河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相继出台资江保护、仙女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全面打好锡矿山、涟钢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锡矿山独立工矿区获国家延续3年政策支持,涟源市采煤沉陷区纳入国家试点范围。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资江水域禁捕退捕,深入落实“河长制”,部署推进“林长制”“田长制”,全市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河长制”工作获评全国先进,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9%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落实“双碳”战略,研究制定了娄底市“1 N X”碳达峰方案体系,有序推进碳达峰方案编制。大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娄底生态治理光伏项目列入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名单,新化古台山、涟源凤凰寺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一幅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卷日趋生动。
全域旅游,美景点亮“新”视界。
娄底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多业态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强规划、强品牌、强业态、强服务”,以娄底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新化县、双峰县为驱动翼,以中部都市休闲娱乐、东部湘军文化体验、西部梅山生态休闲旅游为支撑,着力打造公共和旅游服务平台、文艺创作平台、文旅会展平台、全民健身平台。以紫鹊界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重点,带动全市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形成龙头效应。着力培育“秦人梯田、国藩故里、世界锑都、水墨湄江、极品龙宫、文化水府、药王龙山、始祖大熊山”等旅游品牌。突出优势资源和旅游跨界的深度整合,以丰业态扩消费,积极打造一批名镇、名村、名街、名店。随着全域旅游建设的有效推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2021年,娄底接待旅游总人次3293.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0亿元。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在景区务工就业、开办民宿、发展特色种养,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回首十年,硕果累累,放眼未来,催人奋进。随着“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全面落实,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的有力推进,必将为娄底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谱写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