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目前好多人对于重回故地物改人非山峦五光十色方面的知识都特别想要了解,那么小桃也是在网络上整理了一些关于重回故地物改人非山峦五光十色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原以为非精心策划便难以达成的安陆孛畈之行,竟然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半。只因走马观花,那生活了一千多个日夜的“故居”并没寻到足迹,但那两公里外,当年偶尔去晃悠的集市,则在车上“巡视”了一圈,算是了结了一半的心愿。
周日清晨,起了个早床,按照指定时间与“大部队”汇合,直奔目的地。谁知,人不作美,刚进入安陆境界,便被人拦下,不仅要扫码申报,还必须作落地检。在新的防疫政策公布后,此地竟然还在加码,何况全体成员都持有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且是在孝感辖区内活动,当然引起了质疑和不满。但为了节约时间,大家只能无奈地配合。
只因这一配合,打乱了原来的出行计划,2、3号车掉队后“误入歧途”,弄得我们在前面久等。好在路边全是美景,便边欣赏、边等候。那红的不仅有柿子,还有枫叶、乌桕,黄的不仅有银杏,还有野菊花,青的除了松柏,还有翠竹。
当大家来到那龙王寺水库,站在水库大坝朝着对岸观望,那多彩的山峦,让人浮想联翩。朋友吟诵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名篇。更没想到的是,在水库的泄洪道内,竟然雪藏着一叶扁舟,正在修建守库工房的工友告诉我们,那是渡口。
那叶扁舟,除让我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佳句,还让我产生此处渡口有何用得好奇。毕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库区里移到乡镇,乡镇里移到县城,都是必然。库区里可能没人居住,但里面一定藏着“宝贝”,移居山下的人,必须依靠这小舟定时进山寻宝。
胡思乱想时,眼前浮现出去年回家,到40多年前修过护坡的花山水库大坝下,那当年下辖着好几个大队(村)的管理区旧址,除了几处倒塌的房屋,竟然毫无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昔日人潮涌动的街道,变得异常空旷,除了十多名“故土难离”的老者,似乎就没有看到一个年轻之人。
看来此山非彼山,此山特产非常丰富,大家靠山吃山,日子过得舒心惬意,根本没有必要搬迁。不仅原来的三里街道,地盘和人口都增加了数倍,就连公路两边都是“别墅”林立,居民进进出出,常年居住。
直到掉队的车辆跟上来,大家一起向太平寨主峰登攀。
虽说是安陆最高峰,但毕竟是丘陵地区,海拔500多米,将车开到半山腰,应该就剩下一半的海拔了。如果不是山路起伏,估计直线距离也就一公里多点,只是人迹罕至,陡峭难行,这点距离竟爬了近一个小时。山脊上怪石嶙峋,崎岖蜿蜒。但群峰竟秀,云遮雾罩,风景旖旎,美不胜收。
爬过两处人工天梯,到达太平古寨,那不知是聚义厅,还是避难所的建筑,早已没有了屋顶,只有四壁还顽强地挺立在山顶的向阳面,展示着曾经的“辉煌”。有些遗憾的是,云雾将远山淹没,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彻底抹去。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此次下山,似乎都很顺利。就连没有登顶的非好汉们,下山时都是轻松惬意,还引吭高歌,欢声笑语一片,将陡峭的山路变成了通途,瞬间便到达停车处。
返程的时候,特意让驾车的朋友到孛畈镇上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在1984年被撤销的公社,现在真恢复了原有的行政层级,改乡为镇。只是那熟悉的街道早已面目全非,找不回那远去的记忆,就连路边石碑标明的两个村名,都很是陌生,觉得是变更后的新名称。那村不是村,乡不是乡,更不是镇的公社机关所在地,连入口都找不到。当年的同事,退休的退休,进城的进城,似乎都不在当地。真是物改人非,旧梦难圆。
看到路边竖立的杜鹃长廊石牌,想起曾经在邻镇烟店工作过的同事一起重游故地的约定,一个新的想法即刻在脑海飘浮:明年杜鹃开放时,我们一起同行,邀请当年的同事当向导,再把故地重游,让当年的情景再现,将青春的足迹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