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目前好多人对于永久变小绿车轮说变迁都是颇为感兴趣的,如今小郭也是在网络上整理了一些关于永久变小绿车轮说变迁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
以前 自行车是个奢侈品
“在安阳,大家普遍管它叫作‘洋车子’。”说起自己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家住红旗路的市民张先生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以前的自行车可是个奢侈品,那时,很多人一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元钱,而一辆自行车大概需要将近200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所以,当家里凑钱给我买了辆永久牌自行车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张先生说。
“银光闪闪的车把,乌黑光亮的车架,玲珑小巧的车铃,看着多洋气!我当时围着自行车是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实在是太喜欢了。那时候,自行车的车体是钢制车架,轮子非常大,加上前面的横杠,所以也叫‘二八大杠’。”张先生回忆起自己的“二八大杠”,顿时神采纷扬。“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擦自行车,车把、车梁、车座、前圈、后圈,每一处都擦得油光锃亮。下雨天路面泥泞,我不忍心爱车被泥水弄脏,便会扛起自行车走到平坦处再骑。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看着干净的车子心里却美得很。”张先生说。
这辆自行车,张先生一骑就是10年。车的大梁载过他的老伴儿、接送过孩子们上下学,后架上驮过米面油,张先生的3个孩子也是通过这辆自行车学会了骑车。直到一次搬新家,张先生才依依不舍地把这辆自行车卖掉。“这辆‘洋车子’在我们家可是大功臣,有太多的回忆。”张先生意味深长地说。
后来 自行车走进千万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街头的自行车多了起来,可选的品牌和颜色也多了,不再是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黑家伙。人们上班或外出骑自行车开始讲究自行车的外观,自行车有了男式车、女式车之分。” 张先生介绍,“于是我买了一辆轻便的‘二六’自行车,是咱安阳本地生产的三枪牌。”
“我给老伴儿买了一辆女款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比较轻便,要比那种老式自行车好骑一些。”张先生说。“那时候,自行车仍是大部分人的代步工具,颜色和品牌逐渐多了起来,人们上下班、接送孩子、串亲戚都骑自行车。不过,自行车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是奢侈品,每家每户都有好几辆自行车。”张先生说。
现在 电动自行车很流行
“自行车蹬起来费时费力,要是路远再带点东西就更吃力了。20世纪90年代末,电动自行车渐渐流行起来,因为它省时省力,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张先生说,他花了近3000元购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速度快,没有骑自行车那么累,每天上下班方便多了,节省了不少时间,我每天不用再起大早去上班,别提心里多美了。隔一段时间充一下电,充好又是动力满满。”张先生介绍,电动自行车只能在家里或者单位充电,街上还没有快充设备,要随时看着电量。有时候,稍一疏忽,半路上就只能推着车走了。
趋势 低碳出行渐成共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自行车不再稀奇。摩托车、汽车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而自行车则更多地成为市民运动休闲的选择。
“当前,低碳环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城市交通压力日趋加大,节能、便捷、低价的出行工具自行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张先生介绍,公共自行车被人亲切地称为小绿,2015年11月1日,我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了“公共自行车 公共交通 公共自行车”的绿色出行模式,延伸了我市公共交通服务范围,解决了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增强了公共交通吸引力,同时也在节能减排上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市区布设了公共自行车站点225个,共有公共自行车8000辆。
“我感觉还是骑车舒服,除了可以预防大脑老化、提高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的敏捷性,还能锻炼下肢肌力,增强全身耐力。我们全家都办理了公共自行车租赁卡,经常一起骑车上班、锻炼。”张先生说,除了上下班以及天气晴好的时候,晚饭后骑公共自行车外出锻炼身体,也成为全家人的习惯。
“在合理的出行距离内,骑公共自行车出行是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节能减排,缓解城市交通通行压力。低碳出行好处多多,希望更多市民选择骑行公共自行车。” 张先生倡议。
从“二八大杠”到轻便自行车,从电动自行车再到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改革开放40年,自行车的转变历程正是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